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文学艺术:像泉水一样奔涌 像星空一样灿烂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或许,在某个夏夜的剧场里,一场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演出,如诗如幻、精美绝伦,令你深受感染、陶醉其中。
或许,在某个假期的影院里,一部展现爱国精神的电影,红旗猎猎、壮志凌云,让你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或许,在某个秋日的书店里,一本充盈日常烟火的小说,温情脉脉、娓娓道来,使你为之流泪,也为之会心微笑。
或许,还在某个旭日初升的早晨,一首蕴含时代气息的诗歌,韵律昂扬、青春萌动,点燃了你理想的火炬、逐梦的自信。
回望这十年,剧场内外、线上线下、大屏小屏,有无数个这样的高光时刻、心动瞬间,装点着我们美好的生活,振奋着民族豪情,它们汇聚成了文艺最美丽、最丰盈的风景。
走进新时代文艺百花园,只见花开正好,美景正盛!
嘱托
烟火腾起,夜空如昼,2021年的冬天,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北京。
奔腾的“黄河水”、绽放的“迎客松”、深情的“送别柳”、温馨的“留声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唯美、空灵、诗意、温暖,“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赏:“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语含深情,念兹在兹。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深受感动:“总书记对开闭幕式亮点如数家珍,让我倍感骄傲,也充满动力。”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殷切嘱托,把繁荣发展文艺事业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会议锚定了新的条件下文艺创作的价值航标,标注了中国文艺发展的历史方位。
作家冯骥才感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论述了发展文艺事业一系列根本的问题,对当前文艺去芜存菁、廓清乱象、健康发展和走向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给耄耋之年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发展深切挂牵,对文艺工作者关怀备至,对文艺精品创作寄予厚望。
唯有奋起而为,方能不负所托。
在脱贫攻坚战场,在深化改革前沿,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普通劳动者生产生活之中,到处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
在大地上行走,成为新时代文艺的一道亮丽风景。
攀登
2022年虎年伊始,电视剧《人世间》热播,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温暖与感动。每晚,许多家庭静静守在电视机旁,与“周家三代人”共同经历平凡朴素、充满着人间烟火和喜怒哀乐的生活。
导演、总制片人李路把该电视剧的成功归结于对时代和生活的细腻捕捉,“《人世间》是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不论是对普通人的描摹和刻画,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都能让观众与时代产生共情”。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为文艺创作敞开了极为广阔的生活图景。
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 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长津湖》,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功勋》……一批批炽热而凝重的文艺精品,记录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万象更新的非凡成就,激发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
清溪村,湖南省益阳市的一个小村庄,因巨变而被载入文学,因文学而广为人知。
20世纪50年代,周立波从北京归来,以清溪村为原型,创作了反映中国农村深刻变革的长篇力作《山乡巨变》,彪炳当代文学史。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够从中真切感受到历史巨变中农民的精神风貌,感受到社会生活对文学的馈赠。
2022年夏天,冒着酷暑,中国作协与作家们一起来到这里寻访创作初心。在益阳市,中国作协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旨在充分发挥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瞩目未来,时代浪潮翻滚向前,文艺发展天高地阔。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把握广袤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为人民捧出一批带着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文学精品。
深耕
当在创作道路上走得越远,文艺工作者越清晰地认识到:文艺作品里装着多少历史和人民,人民和历史就会接纳、铭记多少。
电视剧《山海情》成为2021年荧屏“爆款”,“真实”与“土味”是观众评价最多的两个词。
拍摄期间,剧组一头扎进黄土地,挖掘真实的故事,塑造真实的形象,搭建真实的场景,投入真实的感情,目的是让观众真看真信真爱。制片人侯鸿亮坦言:“找不到方向时,就去问脚下的土地,去到人民中间,寻找力量。”
有专家感叹,《山海情》之所以获得广泛共鸣与共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做到了生活提炼、精神提纯,既能脚下有泥,还能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处处彰显博大的家国情怀。
人民是文艺之母。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聚集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在鸟语花香间演唱,在披星戴月中行军。”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习惯了这样的“浪漫”。
田间地头、山峁沟壑,搭起舞台就唱;一天三场演出,经常连夜换地方。这是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的演出常态。
“老百姓是最知心的观众。”这是金不换常念叨的。下乡演出虽然累,但能够为群众演唱,他就特别开心,“从他们渴望、开心的眼神中,我收获了温暖,体会到戏曲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意义”。
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深耕,文艺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人民既是文艺的源泉和目的,也是文艺的根本方法,新时代的文艺铸就高峰,就是要让文艺的声音在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心灵中回响,让文艺讲述的故事既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刘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