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用红色音乐培铸爱国爱党之情
【热点观察】
作者:周琳、徐元勇(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随着国庆节越来越近,多地干部群众通过各类庆祝活动,向祖国母亲送上节日祝福。在多彩庆祝活动中,用音乐表达爱国爱党之情是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从活动现场到广场,到公园,到乡村,随处能够听到歌唱祖国、歌颂党的歌声。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有着无可替代的感染力,它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培铸人们的情怀。纵观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音乐对人们所产生的巨大、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无疑是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用音乐培铸爱国爱党之情,让音乐的力量转化成文化的力量,进而转化成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磅礴伟力,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红色音乐是党史、国史的“见证者”
红色音乐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自强不息、创造伟业的生动史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精神号召力,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时过境迁,我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吟唱这些音乐作品时,我们仍然可以从那激昂奋进的旋律、撼人心魄的气势中感受到无穷的力量。
很多人至今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印象深刻。这台晚会上,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以音符勾勒出时间脉络,将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历史铺陈开来。
在晚会前两个篇章中,红色经典音乐配合舞蹈等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奋斗史。第一篇章“浴血奋斗”将人们的记忆带回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通过《国际歌》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以《西江月·井冈山》《过雪山草地》《延安颂》《怒吼吧 黄河》等交响乐、合唱为时间轴,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第二篇章“艰苦奋斗”以绚丽宏大的合唱《东方红》开篇,回顾新中国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赞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各族儿女开启新生活的无尽喜悦,《英雄赞歌》《我的祖国》讴歌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为祖国献石油》抒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蓬勃斗志。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歌声。每一首经典音乐作品,都是在时代的激荡中产生的,它记录着时代的脉搏,在作用于时代的同时,又成为记录时代的符号,它们的旋律中天然地留存着历史的印记。因而,当我们唱起这些红色音乐,或者听到熟悉的旋律时,共同的民族记忆被瞬间激活。一场精心编排的红色音乐会,既是一堂艺术气息浓厚的美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国史课。
经典音乐唱出爱国爱党共同心声
“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简单质朴的歌词,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歌唱祖国、歌颂党的情感依托。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一生都在为祖国歌唱、为人民歌唱、为中华民族歌唱的老艺术家。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人民的代言人,代表人民用最美的歌词表达心声,把最美的歌声献给祖国、献给党。
比如著名词作家乔羽,一生创作1000多首歌曲,始终贯穿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这些永恒的主题。他在创作中寓情、理、境于歌词,以歌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对国家的认同,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抒发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描绘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画卷。无论是《爱我中华》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还是《难忘今宵》中“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他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爱国之情融进了每一句歌词里,把家国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而这些歌之所以传唱数十年,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精炼的歌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引人共鸣。
再如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一生对党和国家都饱含深情,她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郭兰英,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所以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是人民给的”。尽管已经90多岁的高龄,为祖国歌唱、为党歌唱、为人民歌唱的初心却一直未变。每当《我的祖国》歌声响起时,一种汹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让人眼前浮现出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三段歌就是三幅美丽的图画,郭兰英把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经典音乐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们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与人民的情感同频共振。红色经典音乐让人心潮澎湃,让人热泪盈眶,让人在歌声中成长,让人把爱国爱党之情转化为奋斗的力量。
红色音乐进校园意义深远
红色音乐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红色音乐的音符中蕴含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赋予我们文化自信,让我们行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步伐从容铿锵。
推动经典红色音乐进校园、进课堂,有利于发挥其培根铸魂的作用。比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节点,相关部门部署在全国中小学组织开展“我爱祖国,同唱国歌”活动。这种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同唱国歌和爱国歌曲,在各地中小学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营造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一些高校,部分老师探索音乐课与思政课的融合,通过红色经典音乐培养爱国爱党情怀,具有借鉴意义。比如在《时代强音——国歌》专题教学中,分四个环节展开对比分析:播放不同国家国歌奏唱的视频;回顾我国近代历史上国歌的演绎进程;分析我国国歌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怎么来理解与唱好国歌。课堂上,学生们在对比中深刻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系统学习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承载的文化意蕴以及乐理知识,进而规范自己的演唱,并在演唱中把歌曲的“战斗性”与内心情感有机结合,感受时代的脉搏,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愫。
红色音乐进校园、进课堂意义深远。一首首经典的红色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进。这些或激昂、或婉转、或朴素的歌词与旋律,就是生动形象的党史、国史教材。
除了红色音乐,众多经典之作同样值得进校园、进课堂。《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东方之珠》《七子之歌》《长江之歌》等一首首经典歌曲让人们重温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发展奇迹;《不忘初心》《复兴的力量》以深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唱出“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的庄严承诺,唱出“万众一心奔向前方”的壮志豪情。音乐铺展开历史画卷,青年在歌声中昂首阔步谱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