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事业:加强全面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

  【十年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看待知识产权事业,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得显著进步,更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促进了新动能快速成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近年来持续稳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名,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其中,9项细分指标排名全球第一。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投入正在转化为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出。

  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全方位提升

  从1985年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诞生,到公众耳熟能详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再到如今原创IP概念及其衍生出的如火如荼的各类产业,知识产权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保护水平显著增强,运用效益加速显现,我国国内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2.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1.9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国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2020年提高了1.2件。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29.8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表明我国市场主体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自2012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十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总体来看,十年来,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全方位显著提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看来,这十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先后跨越了70分和80分两个大台阶,“量”的提升清晰可见,充分显示出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的工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取得的成绩获得全社会更多认可,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的转变。

  新兴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不断增加

  数据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新能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数据资源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2020年,以数据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位居全球第二。但要想让这些数据资源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并有效保护,就需要解决数据的产权问题,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相关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正在不断增加。

  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整体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7.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达到35.2%。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区域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的72.4%;成渝地区发展潜力大、增速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达到27.9%。从创新主体来看,企业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的73.1%,成为带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我国在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人工智能为例,2021年,我国在中美欧日韩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获得授权的人工智能发明专利达到5.7万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长38.5%。

  参与世界知识产权治理迈出新步伐

  2021年9月,我国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未来15年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顶层设计。2022年2月5日,我国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版权方面的马拉喀什条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以及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坚定决心。”申长雨说。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葛树介绍,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已成为创新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门必修课,“总的来看,我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申请人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实质审查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达4.6万件,同比增长14.1%,是2016年的2.4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速居前三位的技术领域是生物材料分析、生物技术和有机精细化学,分别同比增长49.2%、39%和35.5%。欧洲专利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收到来自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7万件,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专利申请呈现极具活力的发展态势。2022年3月WIPO发布的《COVID-19相关疫苗和疗法专利态势报告》也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共有34个研发中的新冠疫苗,其中23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总数位居全球第二,表明中国在新冠疫苗和疗法创新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2022年5月5日,海牙协定、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这两部国际条约的生效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曾燕妮说,这是我国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向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治理迈出了新的步伐。“海牙协定生效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申请十分踊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魏保志说,“这不仅表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的开放姿态,也为海外企业进驻中国这一最具活力的广阔市场提供了便利,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中国工业领域创新设计的蓬勃发展。”

  2022年7月19日,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揭晓,5家企业从62个国家的272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中国独占两席,成为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企业最多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评价称,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创建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光明日报 记者张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