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合肥生活网 / 西安生活网 / 昆明生活网 / 福州生活网 / 成都生活网 / 南昌生活网 / 重庆生活网 / 长沙生活网 / 黄冈生活网
香港故事丨“纸扎大王”夏中建:有华人的地方就需要扎作
新华社香港8月7日电 题:“纸扎大王”夏中建:有华人的地方就需要扎作
新华社记者 陆芸 王旭
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一座别样的“建筑”吸引了路人的目光:一座四层楼高的巨型花灯色彩斑斓,为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中环平添了一分传统美感。
这座主体由竹子、铁线和纱布制成的如意宫灯高13.08米、宽9.03米,打破了世界最大吊挂花灯的吉尼斯纪录。从7月初开始,这盏大型花灯在中环一处广场持续展出3个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花灯的创作者是被誉为香港“纸扎大王”的夏中建。从业40多年,这位手艺人见证了香港扎作行业的起起伏伏,为保护和传承这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不懈努力。
夺回来的世界纪录
夏中建的工作坊“天宝楼扎作”位于香港岛中西区一条小巷里。工作间内摆满了竹篾、砂纸等材料和工具。稍显凌乱的台面上,两张精心装裱的证书格外显眼。
2017年,夏中建曾经制作了一个超过9米高的花灯,打破了当时世界最大吊挂花灯的吉尼斯纪录。但这个纪录很快被日本人打破了。
“扎作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被人比下去。”夏中建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项世界纪录夺回来。
纸扎起初用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并传入一些亚洲国家。
此次在中环展出的如意宫灯,刷新了世界最大吊挂花灯的吉尼斯纪录,得到了世界纪录协会的认证。
花灯制作完成的第一天,香港遭遇八号风球。“我的电话响个不停,所有人都来问‘夏师傅,花灯会不会弄坏啊’。我告诉他们:放心,肯定没问题。”
台风过后,花灯果然完好如初。夏中建说,他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台风等因素,选材用了上好的布料,组件严选细作,保证花灯牢固。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特意前来参观并自拍“打卡”。“通过展现非凡技艺,创下又一世界纪录,实在非常振奋人心。”李家超说。
非遗传承的挑战
一把尺、一把剪、一捆竹篾、一叠砂纸,扎作师傅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经上色和组装,可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手工艺品。香港常见的制成品包括花炮、花灯、龙头、狮头和纸质祭品等。
20世纪初,香港的扎作行业十分兴旺,曾经出现不少大型纸扎铺。40年代末,一些内地扎作师傅来港,香港扎作行业迎来最蓬勃的日子。60年代,香港的手工花灯还经常出口至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家。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扎作行业日渐式微。夏中建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的工作坊尚有20多名扎作师傅。如今,算上自己和儿子,天宝楼也只有4名扎作师傅。
夏中建形容扎作是一个“很闷”的行业,年轻人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日复一日在同样的环境里工作十几个小时。
2017年,扎作技艺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民间艺术,夏中建和其他手艺人与不同机构合作举办工作坊,向市民和学生传授扎作技艺。
每周3天,夏中建都会去当地学校进行扎作教学。在坪洲岛一所小学,夏中建教学生制作锦鲤花灯,他负责制作鱼头,而孩子们负责制作鱼鳞。
“每天他们放学后都会做一片鱼鳞放上去,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做好一盏两米的锦鲤花灯,刚好能赶上中秋节。”夏中建说。
传统艺术的中国魂
从事扎作40多年,夏中建经手的作品无数,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兼具灵感和情怀的创作。那个客户想设计一盏在公园展出的大型花灯,创意不限,只要求让人看一眼就明白花灯想要表达的寓意。
夏中建坐在屋里想破了头。电视里正放着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地球的新闻,突然间夏中建就有了主意。
“看到电视里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灵感一下子来了:我要做一个航天主题的作品,表现中国航天精神。”他说。
想法有了,创作就变得容易。夏中建马上拿起画笔,15分钟,一个包含神舟火箭、航天员、太阳系天体的设计雏形就完成了。作品展出后,许多市民前来拍照留念。
夏中建是香港“一代狮王”夏国璋的儿子,爷爷夏汉雄是武术门派“柔功门”的创始人。从武术、舞狮到扎作,祖孙三代人倾其一生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把它们发展成为联结香港和内地的重要纽带。
夏中建说,他常去广东佛山与当地朋友交流,在非遗的传承问题上往往能够碰撞出火花。他在东莞还设有一个扎作工厂,生产纸扎用品满足香港和内地的需求。
“要想扎作技艺传承下去,香港和内地一定要合作。”夏中建说。
夏中建说,有华人的地方,永远都存在扎作的需求。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海外华人只要看到色泽艳丽的花灯、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就会想起他们共同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