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新时代与新的文学”主题论坛举办

  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高凯)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新时代与新的文学”主题论坛日前在十月文学院成功举办。

  王山、何向阳、夏中南、乔叶、杨庆祥、石一枫、师力斌、季亚娅、徐晨亮、李宏伟、丛治辰、郑在欢等20余位评论家、作家、出版人参加并就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邱华栋,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王野霏,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吴文学作为嘉宾出席。

  据介绍,为支持鼓励青年作家创作,王蒙先生捐出个人稿费,在中华文学基金会设立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该项基金设立后,运作开展的第一个项目即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目标包括,每年从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中选出若干名特选作家予以支持,同时举行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论坛。今年的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评选,邀请刘大先、何平、张莉、杨庆祥、黄德海、季亚娅、金理、丛治辰、岳雯、李壮十位新锐批评家为推荐人。在推荐基础上,由李敬泽、邱华栋、何向阳、王山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产生了三名特选作家,首届入选的年度特选作家有孙频、郑在欢、渡澜。

  邱华栋当日表示,希望广大青年作家能够关心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艺术创新上深刻体会“国之大者”的内涵,在艺术表现形式、写作技巧方面进行创新发展,用新文学书写新时代。

  围绕新时代下青年作家的文学创新创作、青年作家应如何打磨提高文学造诣、新时代文学精品创作的支持机制设计,青年作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内容,与会专家从多角度、多领域进行了研讨并深入交换意见。

  专家们纷纷表示,王蒙先生是新时代青年作家要学习的典范,青年作家要珍惜时光,虔诚地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孜孜不倦地挖掘和探求“文眼、文心、文胆”,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把对时代的表面认识内化为理念观念,要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总体和局部之间深刻联系,辩证地去触碰和理解时代情绪和时代问题,引领时代文化、思想、范式创新,赋予文学价值。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深情讲述了父亲王蒙与文学有关的往事,并回忆了自己作为文学青年的故事。王山认为文学上的新和旧不能截然分开的,作家现在所做的文学工作不仅仅是浪漫的,实际上是关乎道德良心的,文学是和勇气、定力、坚持、牺牲、追求密切相关的。

  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深情回忆了王蒙先生对青年文学的支持与期待,她说,王蒙先生是一个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家,他也是一个在文学生活当中有情有义的作家。他对曾经无私帮助过的前辈作家、评论家充满敬意和怀念。他的文学也来源于这种人格的魅力。

  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表示,每一代都有青年写作,每一代都有大量年轻人进入写作的场域,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来观察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并非每一代青年写作都能够真正触碰到时代情绪和时代问题。“我自己个人感觉到,与青年共悲欢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我们无法触碰到真正的时代情绪和时代问题。”

  评论家、《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表示,今天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主题论坛“新时代与新的文学”,确实抓住我们时代的一个核心观念,新的文学到底如何产生,和文学的支持机制、文学创造的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应当思考的问题。师力斌说,不一定年轻就是新的文学,从文学史的角度讲,再短一点的时间,五十年、一百年,这个文学出来以后跟时代之间的契合度,它对时代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总体性把握和局部的深刻之间,这个辩证的区别对于写作来讲非常非常重要。”

  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王蒙先生的确是今天新时代青年作家的一个典范。王蒙先生19岁开始写《青春万岁》,22岁发表影响历史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可以说对当时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王蒙先生对青年写作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青年人怀着对这个时代的热望,怀着对总体的理想,同时他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需要在人生当中去解决这些困难,落实到文学当中就会变成动人的东西。”

  本次论坛特邀嘉宾、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代表郑在欢说:“虽然我也30岁了,我一直认为我对写作有很笃定的认识和看法,当然这是青年人狂妄或者缺乏敬畏。今天听了大家说那么多,我还是多了一个敬畏,从‘怎么写’到‘怎么出’,大家都有说法,这些说法确实让我多了一些思考。”

  本次活动主持人岳雯总结说:“今天这个论坛是一个小小的文学场域,在场的有作家,期刊编辑,出版社编辑,评论家,构成文学场域的诸多环节,我们这个话题虽然一直在讨论,但是新的时代会提供新的问题意识,会让我们不断的思考、不断推进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从而得出新的看法,这也是我们这次论坛的意义,这可能不是我们最后一次,我们可能会引入新的力量继续共同讨论这一话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