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香港疫后强化“互联互通”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新社香港6月27日电 (记者 魏华都)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也是香港疫后经济复苏关键之年,疫情后特区政府持续推出相关金融措施,密集组织政商界外访宣传香港,帮助香港进一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经济学家认为,香港仍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未来可通过“互联互通”加强与内地联系,并吸引更多境内外资本流入。

  今年6月,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使港股成为全球首个实施两种货币柜台结构的市场,此举为港股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又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依然极具影响力。去年11月在港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就吸引逾200位来自全球约120家金融机构的代表参与。今年3月,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排名维持全球第四位。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告诉中新社记者,香港享有“背靠祖国、辐射亚太”的区位优势,同时实行普通法和自由港政策、拥有健全的金融基建和大量金融人才,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业界对香港继续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充满信心。

  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两地金融基建项目陆续提上日程。今年5月中旬,“互换通”正式启动,允许香港及其他境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启动首日有27家境外机构通过“互换通”达成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交易,涉及名义总值约82.59亿元人民币。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说:“‘互换通’为国际投资者进一步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提升人民币债券在国际市场的认受度和投资者的信心具有特殊意义。”

  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这也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推出是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重要一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向记者表示,离岸人民币市场与互联互通市场的对接,将有助于扩大跨境离岸人民币双向流动管道,增加离岸人民币规模,从而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疫情后,香港政商界积极外访,向国际讲述香港优势。今年2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对方签署了13份合作备忘录,涵盖可持续金融、创新科技和能源等范畴。

  李家超表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和内地市场有互联互通的优势,我们让中东人士知道在香港的投资可以吸纳中国内地投资者,这也是开拓内地商机的重要考虑。

  金融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针对其疫后发展趋势,鄂志寰认为,香港应继续挖掘内地和中概股回归的上市资源,发展亚洲债券市场;进一步拓展内地和亚太地区资产管理市场;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发展亚太区域管理中心等。

  程实称,后疫情时代香港应发挥其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优势,支持大湾区创新发展;增强境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便利跨境资金流动、深化金融监管合作,吸引更多境内外资本流入。(完)